近年来,我国在提升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改进能源技术和推行碳税、碳交易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在后京都时代,我国将为全球的碳减排行动继续作出更为积极的应对。
针对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广州地理研究所张虹鸥研究团队近日在美国环境领域的专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ES&T)(IF=5.481)上发表学术论文,认为中国应当积极推动碳交易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其一,中国的管理体制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为碳交易机制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与外部经济条件。其二,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取得的已有成绩,碳交易试点省市在能源总量控制和具体行业的节能降耗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未来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精准的碳排放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有效的碳排放定价机制。以期为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以及2020年后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做出充分的准备。
由广州地理所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基金资助的上述研究成果以Letter to Editor 论文形式发表,题为“China’s Carbon Trading Scheme is a Priority”,该所王长建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业务办公室)
针对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广州地理研究所张虹鸥研究团队近日在美国环境领域的专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ES&T)(IF=5.481)上发表学术论文,认为中国应当积极推动碳交易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其一,中国的管理体制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为碳交易机制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与外部经济条件。其二,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取得的已有成绩,碳交易试点省市在能源总量控制和具体行业的节能降耗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未来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精准的碳排放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有效的碳排放定价机制。以期为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以及2020年后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做出充分的准备。
由广州地理所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基金资助的上述研究成果以Letter to Editor 论文形式发表,题为“China’s Carbon Trading Scheme is a Priority”,该所王长建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业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