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景观特征及形成机制

    肇庆是广东省西部广府文化亚中心、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融渗透地区, 其内部可划分为肇中广府文化区、肇南水乡文化区、 怀集―封开广府客家文化交融区和广宁客家文化区等4个文化分区。秦汉时期,肇庆就是百越地区军事重镇;唐至清中期,则逐渐演变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和村落数量快速增加;清末至今,随着交 通条件的改善和城镇的快速发展,城乡聚落网络体 系日渐成熟,传统村落发展已失去了曾经的辉煌。肇庆现有村落1 769条,主要分布在怀封盆地、广宁绥江盆地、四会江谷盆地等地势平坦地区;其中,经国家认定、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痕迹的传统村落共有32条。
    科研人员利用GIS和空间句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其建筑文化景观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1)受传统山水文化理念影响,村落与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组合形成了临水而居型、依山而建型、平地展开型和依山傍水型4种类型;
    2)传统村落空间扩张则受到宗族和血缘关系的支配,形成了便于信息交流的村落空间组织;
    3)公共场所周边街巷整合度较高,地势平坦地区街巷结构可理解度较高;
    4)区域内建筑文化景观主要有广府和客家,其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5)尽管区域内存在不同的文化分区,但其建筑文化景观具有显著的岭南文化基因;
    6)自然地理环境是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景观形成的基底,社会基础和文化传承则分别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保障了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景观的形成。
    与广东省其他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景观相比,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文化多样化,故其建筑文化景观与兼具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广州传统村落相似;但因肇庆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使其客家民居形式简化、广府化,故其建筑景观文化有别于粤东和粤北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建筑。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富含历史文化信息的建筑被破坏或被遗弃,传统村落也面临同样的窘境。在传统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中,应遵循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防止破坏原有村落空间肌理,注意村落空间渗透性的维护和建设,空间意象过渡须自然,优秀的民俗和建筑技术还需传承下去。
                                                                                 (摘自《热带地理》2017年第37卷第3期)



版权所有 ©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05147258号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0070
电 话:020-87685006 传 真:020-87685006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

 

 


热带地理